2012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定准申论文章立意需“步步精心”
来源:不详
加入收藏 0评论
2012/3/11 3:43:56

学历提升咨询:177 8786 5775(微信)



培训报名咨询:133 1252 4700(微信)



2025年云南成人高考大专-本科报名简章

【经济师培训】 【建造师】 【执业药师】 【技能证】

 

立意准确,是申论文章最基本的评分标准。一篇立意不准确的申论文章,即使内容充实、文采斐然,也只能归入最低档次。因此,确保文章立意准确,是考生写作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立意准确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总论点紧扣材料主题;二是观点正确,论点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官方看法和社会主流价值观。

  那么,如何做到立意准确呢?教育专家为考生总结了四个要诀,即:挖材料,找主题;依主题,立论点;总论点,分着说;分论点,深着谈。

  一、挖材料,找主题

  立意的第一步就是找出材料的主题。

  (一)主挖“申论材料”

  挖材料找出主题,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申论材料中每则材料涉及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此问题就是材料主题。这是一种最为简单的申论材料形式。基本方法是分析每条材料所阐述的问题。第二,不同的材料针对的是不同的问题。考生需要找到各则材料的共同点,再根据共同点确定材料主题。

  (二)辅挖“作答要求”

  申论考试会围绕特定主题设置问题进行考查。因此除了申论材料外,作答要求的题目设置也会谈及材料主题,这是我们找材料主题的另外一条辅助渠道。

  通过阅读作答要求,我们也能够判断出申论材料的主题,从而明确文章立意方向。但是,作答要求很难体现出材料的核心观点。因此,作答要求只是辅助考生进一步确定和明确文章主题的小技巧,考生不能仅仅依据作答要求来明确文章主题。

  在申论考试中,最后一道文章论述题的题目,有时会直接对文章的写作主题作出要求。

  二、依主题,立论点

  依据材料的主题,结合各种因素最终确立文章的总论点,是申论写作的第二步。总论点,既要紧扣材料,符合主流价值观,又要做到立意鲜明。

  鲜明的总论点,是考生立场坚定、观点明晰的表现,也能让阅卷者一眼抓住文章的核心。鲜明的总论点,具体要求为明确、唯一、新颖。

  (一)专攻一点

  在可以多方面论述的问题上专攻一点,如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可以专就幸福民生这一点展开论述,也可从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展开论述。专攻一点,要善于从不为常规思维所关注的独特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事物,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申论给定资料,会围绕主题,通过案例、学者观点、直接陈述等方式列举大量问题、观点和对策经验等,这些都为我们选择一个小角度立论提供了思路。

  (二)开放思维

  开放思维是运用联想的方式,根据事物的内在属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由事物的此面转到彼面、由甲事物转到乙事物。它不同于发散思维,联想带有明确目的性,是有统摄的广泛联想,是带着解答申论问题的目的、在给定材料中进行的广泛联想,从材料中找出解答问题的思路、方法、措施;也可在遵守题目和给定资料所限定的信息边界的前提下,不局限于资料本身,而超出资料范围,通过联想,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中找出对作答有价值的相关理论或事实,从而体现出新意。

  三、总论点,分着说

  分论点是从属于总论点并为阐述总论点服务的,它们的价值就在于让浓缩在总论点中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总论点,分着说”就是将总论点分割为几个分论点,使其作为支柱共同支撑总论点,让总论点立得住、站得稳。

  (一)分论点围绕总论点

  分论点必须围绕总论点来论述。围绕总论点提出分论点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分论点要支撑总论点;2.分论点之间界限要清晰;3.分论点要有一定高度

  (二)提出分论点的常用方法

  1.从材料中提取

  提出分论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材料中提取。

  申论给定资料内容丰富,为我们提出分论点提供了很多借鉴。例如,给定资料的内容一般都会围绕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就其表现、意义、影响、对策以及与其相关联问题做具体的描述,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考生在提出分论点时的参考。

  2.最常用角度

  很多考生从材料中发现不了论点,这里给大家提示了几种提出分论点的常用角度,作为参考。

  (1)思想层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层面是指从人们的思想意识入手,通过转变观念,达到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目的。

  (2)制度层面

  制度因素,是社会问题普遍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根源在于公务员人事任免、激励机制不合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有关部门缓解旱情不及时,根源在于防灾抗灾机制不健全。从制度层面提出分论点,一方面要准确把握问题所潜藏的制度缺陷是什么,另一方面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拉硬套,把思想或政策上的问题强加在制度层面。

  (3)利益层面

  利益层面,是提出论点的又一角度。社会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军事现象、思想文化现象乃至心理现象、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等,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利益驱使。

 

 

—————————————————————————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学课在线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有意请联系我们;团报优惠、项目合作咨询:13312524700(微信)



课程试听.报名  >>题库.做题
>>直播课程
>>录播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试听
初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中级会计师

二级建造师

注册会计师

造价工程师

经济师考试

监理工程师

银行从业

安全工程师

基金从业

消防工程师

人力资源师

法律职业资格
社会工作者   
消防设施操作

教师资格证
成人高考
执业药师
自考辅导课

护士资格证

考研辅导课

心理咨询师
公共营养师

公务员培训
文职培训
考研培训
统招专升本
计算机软考
咨询工程师
养老护理员
房产经纪人

税务师培训
其它课程>>
翻译资格
事业单位培训

热点推荐
  •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保护生物多样性 构建发展新格局
    2021-11-13 3038
  • 找准突破口,巧解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朴素逻辑
    2021-11-02 2034
  •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解释型综合分析的答题方法
    2021-11-02 2030
  •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传承民族精神 担负历史使命
    2021-11-02 2033
  • 2022国考行测数量关系:求解最不利情况数三大步骤
    2021-10-09 2032
网友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