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公安交管部门在查处酒后驾驶方面下了哪些功夫?
负责人:近年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直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作为交通秩序整顿工作的重点。近期,公安部交管局又将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各地公安交管部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实施“零容忍、高压线”。
记者:下一步查处酒驾有什么举措?
负责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同时将进一步加强源头管理,把酒后驾驶违法遏制在萌芽状态。
一是继续严格查处酒后驾驶行为。对酒后驾驶的,该拘留的一律拘留、该吊销驾驶证的一律吊销驾驶证、该暂扣驾驶证的一律暂扣驾驶证。
二是不断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平台宣传酒后驾驶的危害性。
三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会同文明办等单位把酒后驾驶、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纳入文明城市测评和单位内部管理考核,与全市文明单位评比和单位、个人评先评优挂钩,凡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醉酒驾驶的,实行“一票否决”。协调保监会、银监会等部门,与车辆保险费率和银行个人诚信体系挂钩,凡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事故或醉酒驾驶的,提高车辆保险费率,纳入银行个人不良记录。
四是改进查处方式方法。应用新式测定血液酒精含量的科技装备,提高查缉效率。
五是加强立法调研。积极开展立法调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修订酒后驾驶的认定标准,细化酒后驾驶的处罚标准,加大对酒后驾驶交通违法的惩戒力度。
11.2009年10月19日,记者从公安部相关会议上获悉,公安部决定将原定10月15日结束的整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延续至12月底。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会议上表示,鉴于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公安部决定将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延续至12月底。在下一步的专项行动中,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继续保持严管态势不松劲,做到六个“进一步”。
这六个“进一步”分别为:进一步加大酒后驾驶整治的力度,巩固大城市整治的成果,并向中小城市和城乡接合部延伸;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公务员酒后驾驶违法行为抄告制度,对酒后驾驶违法与保险费率浮动制度和个人不良信用制度挂钩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打击酒后驾驶的能力,继续严格执行“四个一律”,加大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推动有条件的市、县建立具有法定资质的血液酒精含量鉴定机构;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把整治工作经验做法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宣传沟通机制;进一步带动对其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据介绍,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10月15日,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12.2万起,其中醉酒驾驶1.9万起,罚款处罚12.2万人次,暂扣驾驶证10.8万本,行政拘留1.7万人次,因酒后驾驶导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4. 5%、38%。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各地在酒后驾驶专项整治行动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如强化部门联动,创新方法手段,加强常态管理及宣传引导等;同时,酒后驾驶专项整治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四个一律”没有得到严格落实,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还大量存在。
12.2009年8月11日中午,郑州市交警六大队民警在辖区各大饭店内发放“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桌签,劝导吃饭者遵守交通法规。
有关专家表示,对酒后驾车的管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需要全社会配合。
就拿饭店经营者来说,在劝导喝酒者不开车方面应当负起责任。在西方有的国家,酒后驾驶被警察抓住后,还要追究相关饭店的责任。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但如果从公民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讲,饭店经营者看到从自己饭店喝了酒的人出门就开车,既不劝止,又不向警方报告,就是一种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不作为行为。
在遏制酒后驾驶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是应当做的,例如对于拒绝向驾车司机出售酒类的饭店进行奖励,出台政策鼓励酒后代驾等,饭店、酒吧等场所设置酒精测试仪,让全社会共同监督酒后驾车行为。
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时说,我们周围的圈子喝酒、劝酒的风气很浓,还说“感情深,一口闷”,“喝点酒照样能把车开回家”。实际上,真要到喝酒开车出事了,劝酒的朋友后悔也晚了,有的还因此闹得朋友反目了。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博士生导师、城市交通专家杨东援说,最近这几起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交通事故给我们一个警示——交通高危行为缺乏事先预防机制。醉酒驾驶是严重的交通违法,相关车主却往往没有在第一时间受到严惩和教育,只有酿成交通事故后才会受到追究。这需要改变“肇事后再处罚”的传统处理方式,关口前移。世界上很多早已进入汽车时代的国家,对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有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进行制约。比如一旦有交通违法记录,就会影响到个人信用记录、住房贷款、社会福利等一系列的待遇。
一个良好的交通秩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维护,尤其是广大司机要守法,要有良好的文明素质。就像郑州实施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2008年快速程序处理交通事故19470起,2009年1至7月即达到21924起。出了轻微剐蹭事故,司机们取证后各自到保险公司理赔,以往那种下车就吵架导致交通堵塞的现象少了。对于酒后驾驶,如果每位驾驶员都自觉坚持“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那样大家在街上行走的时候就真正有安全感了。
三、申论要求
1.材料10 中提出了治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措施,请你结合材料,对这些方案加以简要的评价。字数不超过200字。(15分)
2.针对“将酒后违章驾驶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这一观点,材料中有不同的意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自己的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字数不超过400字。(25分)
3.针对我国治理酒后驾车的问题,发表你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做到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见解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顺畅。字数在1200字左右。(60分)
一、材料内容概括
材料1:国内频发因酒后驾车而导致的恶性交通事故,酒后驾驶行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材料2:列举全国因酒驾而导致的多起交通事故。
材料3:饮酒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大,应采取全方位的措施治理酒后驾车。
材料4:我国认定酒后驾车标准的起点偏低,立法有很大弹性空间。
材料5:法学专家探讨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酒后驾车行为的惩处。
材料6:介绍我国及国外对饮酒驾车的处罚规定。
材料7:市民对酒后驾车与个人信用挂钩的不同意见。
材料8:对酒后驾车既要处罚,又要注重预防和教育。
材料9:“运动式”的专项整治行动对治理酒后驾车的成效只在一时,还需要一种根本上的机制保障。
材料10:公安部交通管理部门介绍下一步治理酒后驾车的举措。
材料11:公安部决定将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延续至2009年12月底。
材料12:治理酒后驾车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互动和配合。
二、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酒后违章驾驶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盲目自信,社会上劝酒风气盛行,交通监管不严,违法成本低等。治理酒后驾车也要多管齐下,从多个方面来抓。公安部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的治理措施分别从严厉查处、安全教育、改进查处方式、立法调研、建立联动机制几方面展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了交管部门治理酒后驾驶的决心。但是这种从上而下的治理方式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如要培养司机遵纪守法、维护公共交通安全的责任意识等。
2.答案提示
我赞成“将酒后违章驾驶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理由是:首先,由于惩治力度没有跟进,轻处罚对醉驾者构成的威慑力不够,要从多方面加大惩处力度。其次,信用记录上的污点很难抹掉。“挂钩信用体系”能让驾车司机绷紧神经。再次,挂钩诚信体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受害者损失与肇事者补偿的失衡,让醉驾者“自食恶果”。最后,醉驾与个人诚信度、责任意识是紧密关联的。酒后驾车一旦养成恶习,极易转移到个人经济行为中。在个人信用不良记录上记上一笔,是对醉驾者诚信、责任感的警醒与唤回。
亦可回答:
我反对“将酒后违章驾驶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理由是:首先,酒后驾车与个人信用并无必然联系。个人信用主要反映在银行贷款、信用卡以及各项应缴费用的还款和缴费方面,酒后驾车则属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关联不大。其次,短期内难以实行,酒后驾车的记录是个庞大的数据库,短期之内很难纳入银行征信系统。最后,两者挂钩,其实际的效果值得怀疑。很多有车一族贷款很少,酒后驾车对其信用记录的影响较少,威慑的作用也会减轻。
3.答案提示
多管齐下,治理酒后驾车
近来,酒后驾车引起的社会惨剧频频发生,给不少家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酒后驾车也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马路杀手”,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酒后驾车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相当多的司机安全意识淡薄,盲目自信,麻痹大意;二是社会上劝酒风气盛行,逢宴必饮,给酒后驾车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交通管理执法不严,对有些酒后驾车者包庇纵容;四是执法前后不连贯,在一段时间的严打之后,放松警惕,导致酒后驾车愈演愈烈;五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细化,醉酒驾车肇事处罚力度不够。
酒后驾车不仅威胁到人身财产安全,同时还影响到城市交通、社会治安的和谐。要从根本上治理酒后驾驶的交通违法行为,需要用多种手段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方能奏效。
一是强化酒后驾驶危害性的宣传教育。采取各种手段开展酒后驾驶危害性的宣传教育,除利用新闻媒体、宣传阵地、主题宣传、警示教育等形式外,在酒店门口悬挂酒后驾驶危害性宣传标语,在酒店餐桌上放置倡导酒后不驾驶的提示卡,教育司机及同酒桌朋友都树立“酒后不驾车,驾车不饮酒”的理念,增强驾驶人不饮酒和不劝司机饮酒的自我约束力,提高自觉性。
二是加大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惩罚成本。首先,以立法来加重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对酒后驾车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大惩罚成本,使其不敢为。以立法的形式对酒后驾车作出规定,以提高酒后驾车的违法成本。其次,增加交通事故赔偿的经济责任,对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赔偿比率要加大,同时,对劝机动车驾驶人饮酒者要追究连带经济赔偿责任。第三,保险公司对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不予赔付,这样就会减少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是强化社会监管力度。首先,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把“酒后禁驾”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内容,在全社会倡导监督酒后驾车的行为。充分发挥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监管作用,强化日常教育、管理和防范。其次,建立和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和“代驾”制度。可在酒店、宾馆、饭店设立监督员或信息员,对酒后驾车的驾驶人进行劝阻或及时向交警部门报告驾驶人的饮酒信息,组织驾驶技能好、职业道德好的人提供“代驾”服务。第三,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播发“酒后禁驾”公益广告,及时曝光酒后驾车违法行为,提高驾驶人的遵章守法意识、安全驾驶意识。
四是强化执法部门的管控力度。首先,公安交警部门要提高对酒后驾车危害性的认识,把严格查处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作为日常执勤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并使之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决不能形成集中整治严管,平时疏于管理、视而不见的恶性循环。其次,简化公安交警部门查纠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执法程序,赋予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以增强执法管理效能,提高执法效率。最后,要严格执法,对拒绝接受酒精检测的司机应严格处罚,绝不姑息。
总之,要建立酒后驾车违法行为长效管理机制,仅仅依靠交警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全社会造成一种人人监督、人人劝阻、人人管理的氛围。作为机动车驾驶人,要自觉树立为了你和他人的幸福,酒后不开车、开车不饮酒的良好社会公德。这样才能减少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形成一个有序、安全、畅通、和谐的交通环境。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