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
大纲
1.上肢神经损伤(1)正中神经
(2)尺神经
(3)桡神经损伤表现
2.下肢神经损伤(1)坐骨神经
(2)腓总神经损伤表现
受损伤的神经感觉异常运动异常
正中神经低位
(腕部)鱼际肌和蚓状肌麻痹及手桡侧半感觉障碍,特别是示、中指远节感觉消失拇指对掌功能障碍
高位
(肘上)上述+前臂肌麻痹拇指和示中指屈曲功能障碍
【补充1】正中神经损伤
拇指对掌试验
——拇指只能与小指的侧缘相接触,不能与其指腹相接触。
猿手畸形
大鱼际肌萎缩,掌心偏平;
拇指伸直与其他手指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不能对掌;
食指与中指常伸直不能弯曲
——形如猿手。
受损伤的神经感觉异常运动异常
桡神经肱骨中下1/3骨折所致手背桡侧和桡侧3个半手指背面皮肤,主要是手背虎口处皮肤麻木典型的畸形:垂腕;伸腕、伸拇、伸指、前臂旋后障碍
桡骨小头脱位或前臂背侧近端骨折所致仅有伸拇、伸指障碍,
伸腕功能基本正常,
无手部感觉障碍
受损伤的神经感觉异常运动异常
尺神经腕部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特别是小指感觉消失①骨间肌、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手畸形;
②手指内收、外展障碍和Froment征
肘上+环、小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
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尺神经受损
补充【Froment征】
示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示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
坐骨神经高位小腿后外侧和足部感觉丧失,足部出现神经营养性改变①足下垂
②跨越步态——由于股四头肌健全,膝关节呈伸直状态,行走时呈跨越步态
股后中、下部膝关节屈曲功能保存
腓总神经小腿前外侧伸肌麻痹足背屈、外翻功能障碍——足内翻下垂畸形
【解析】
1.男,26岁。左腕部切割伤10小时,伤及桡神经,其临床表现为
A.不能屈腕
B.手部内在肌萎缩
C.手掌桡侧感觉减弱
D.手背虎口区域麻木
E.拇、示、中指不能屈曲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桡神经损伤:(1)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或过伸;(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5)高位损伤时肘关节不能伸直;(6)前臂外侧及上臂后侧的伸肌群及肱桡肌萎缩。而你说的低位损伤,是正中神经在肘上无分支,其损伤可分为高位损伤(肘上)和低位损伤(腕部)。1.腕部损伤——分支损伤: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和手的桡侧半感觉障碍,特别是示、中指远节感觉消失。2.肘上损伤——主干损伤:上述表现+拇指和示、中指屈曲功能障碍。
2.左腕掌侧切割伤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感觉消失,Froment征阳性,可能损伤的神经是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桡神经
D.前臂内侧皮神经
E.前臂骨间背神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Froment征阳性提示尺神经损伤。
3.腕部正中神经损伤后出现
A.猿手畸形
B.伸指功能障碍
C.手指内收外展障碍
D.垂腕畸形
E.爪形手畸形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腕部正中神经损伤后出现猿手畸形。
4.男,65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周围加压包扎。1天后发现右足不能背屈,跖屈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最可能的原因是
A.腓总神经损伤
B.坐骨神经损伤
C.深静脉血栓
D.胫神经损伤
E.骨筋膜室综合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腓总神经损伤常因外伤引起,主要表现为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态;踝关节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伸;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团报优惠咨询、项目合作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楚雄学习中心:◆咨询电话:0878-3138907、17787826253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26253 )
总部报名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东风西路218号富春大厦6楼(小西门苏宁易购);网课试听:wx.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0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全国网课培训:◆人力资源师,初级会计,中级会计,护士,教师资格证,监理师、造价工程师、一级/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
统计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银行从业、证券从业、教师资格面试等 网课咨询:0871-66019384
职业培训咨询:◆咨询电话:0871-65385238、0871-66019384 赖老师、高老师(微信咨询:13312524700
公考培训咨询:◆云南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0871-66019384,(13312524700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