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告通知 报名指南 培训辅导 模拟试题 准考证.证书 成绩.动态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面试热点:道路安全

 

到底是什么让中国的道路不安全呢?
  
一:794死是高企的交通事故致死状况的缩影
  1:全球来看,中国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非常多
  去年,美国著名汽车行业杂志Wardsauto公布了全球机动车保有量排名,美国以2.4亿汽车注册量居第一,中国以7800万辆排第二,日本第三,7400万辆。根据这个业内比较权威的排名,比较汽车保有量在前六的各国公布的交通事故官方数据会发现,中国以6.2万的死亡人数居第一,而和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同一量级的日本则只有4612人因交通事故在2011年死亡。
  2:与汽车保有量更多的美国和事故死亡人数更多的印度比,中国交通事故致死率都要高
  由于美国2011年的交通事故详细数据还未出版,只能将2010年的数据用作比较。比较后会发现,中国官方公布的交通事故数量比美、印都少,但是交通事故致死率却高得惊人。
  一方面,中国交通事故数有漏统计的可能,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今年4月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实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可能为警方数据的两倍。所以,实际数字可能还更加吓人。
  有的研究比较了一些国家的道路交通死亡发现,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大多数交通事故死亡发生于送抵医院之前。因此中国的交通事故致死率高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急救制度不发达,可是与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比,中国的交通事故致死率仍要高一些。而一项对欧洲研究的综述得出结论认为,约50%的道路交通死亡发生于碰撞后的数分钟内,有的死于碰撞现场,有的死在送往医院途中;约15%于发生碰撞后4小时内死于医院;35%是4小时后死亡的。因此,不能把急救不当归结于交通事故致死率高的主因。
  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如此高企的交通事故致死率?
  
二:低下的驾驶素质是致死事故多的主因
  1:不良驾驶习惯和驾驶素质是主因,九成以上事故都是“马路杀手”违法引起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的官方统计可以看到,机动车驾驶员的违法行为造就了大多数的交通事故,换句话说,很多驾驶员是不合格的,看看他们常犯的错误:
  未按规定让行:17.28%;超速:9.91%;无证驾驶:5.76%;逆向行驶:4.38%;违法会车:3.69%;违法超车:3.12%;非法变更车道:2.49%。
  拿占比例最高的未按规定让行来说,许多行人都深有体会。不少城市的路口在右转时都没有红灯限制,司机就使劲按喇叭催促行人,有的甚至不顾行人安危,直接呼啸而过,悲剧就酿成了。因此,这些不规范的违法驾驶其实都是非常致命的危险行为。而很多行为针对的其实都是弱势的行人或者非机动车驾驶人等第三方,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也就难怪交通事故致死率这么高。
  其实机动车非违法过错也多是驾驶员驾驶素质不高引起的,比如制动不当、转向不当、油门控制不当等等。
  而在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中国多很多的印度,驾驶员因素引发的事故占七成多,也比不上中国九成多的数字。
  低下的驾驶素质让许多人是在“危险驾驶”,不出事故就算了,一出事故就是非常严重的。
  2:“马路杀手”先天被放水
  经济的发展,让许多家庭都有机会拥有机动车提高生活质量,这也让驾校人满为患。在许多不同的调查报道中,都可以看到各种驾校放水的新闻:请人代上课;课时不上满;花钱买驾照……
  近年来,一些大城市加强了对驾校的监管,整个授课和考试程序更加严格,但是在其它地方,驾校考试的“水”依然很深,放水的情况依旧很泛滥。很多“老司机”开了多年车了,连一些基本的驾驶规范都不懂。
  比如我们常听到一些司机抱怨在绿灯时左转弯行人不让路,但其实只要在驾校学习时稍微认真点,就知道法律规定是任何时候机动车都该为行人让行。
  再以近日山东大客车侧翻死亡14人的事故为例,看事故描述,疑是客车为躲避与并道轿车的剐蹭,急打方向盘躲避,冲向了对向车道。这一套操作中可能就包含了两大常识错误。第一个错误是:“保持安全车距是避免车祸的核心措施之一”,可在中国一上路就知道,你要保持安全车距,就会有无数车见缝插针的往你前面钻,反而更不安全。而本起事故很有可能就是轿车“往前钻”,造成车距不足出现剐蹭。第二个错误是:在交规培训时,讲师会强调高速上不能躲车,因为统计表明高速上躲车是造成事故的最危险因素。就算讲师不讲,只要看了交规手册就会知道——以北京交规手册为例,第79页“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紧急情况,不要轻易急转方向避让……否则极易造成侧滑相撞或在离心力作用下翻滚的事故”。
  3:“马路杀手”后天又缺乏约束
  如果只是先天不足的话,后天是否能靠驾驶员自己补足呢?答案是,很难。一位在美国考驾照的中国人在当地开车上路,他总是跟前面的车跟的很近,他对美国朋友解释说,不近的话,别的车就会穿插进来。这样一种在车多路挤的“忙与盲”中培养出来的意识,许多人都觉得无可厚非。而前些日子,一本叫《寻路中国》的书在中国热卖,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开车的故事。书中例举了许多中国驾驶员的恶习,比如乱闪灯、乱按喇叭、乱超车……
  作者在书中说,“在中国,这个转型期来得太快,很多驾驶员使用道路的方式直接沿用行人使用道路的方式——人们怎么走路,就怎么开车。他们喜欢扎堆前行,只要有可能,总是紧紧跟在别的车辆后面。他们不大使用转向灯。相反,喜欢依赖汽车之间的身体语言:如果一辆车贴着左侧行驶,那么你可以推测得出,它即将进行左转弯。……收费站也可能十分危险,因为多年排队的经验,使人们形成习惯,总在不断地估量什么才是最佳选择,并以此快速做出判断。驶近收费站时,驾驶员们喜欢在最后一刻变换车道,因此事故频发。驾驶员们很少查看后视镜。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则被视为妨碍视线,车灯亦然。”
  显然,想要扭转不良的驾驶习惯,光靠驾驶员自觉是不可能的。良好驾驶素质的培养需要严格的立法和执法的配套。然而,有时候是法律规则本身有缺陷——例如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在中国是没有法律规定的,只是在今年7月才出了一个国家标准,而中国每年有超过1.8万名儿童死于交通事故;更多时候需要严格执法——一个正面的例子是,近年来交通事故数量有明显降低,人们都认为这和严打酒驾、醉驾有关。
  三:要想减少致命事故,就得全面规范驾驶
  1:汽车保有量比中国多很多的美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显著下降主因就在对规范驾驶要求更严苛
  在发达国家,交通事故死伤者的主体是驾驶员;而在发展中国家,多是行人等非肇事机动车辆上的人群受伤。而做好最基本的安全带规范,即使汽车发生正面碰撞,安全带能提供43%的保护;认真履行限速,行人的安全也要可靠得多。可见规范驾驶的重要。
  美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不少,但是近年来有着显著的降低,2010年比2005年降低了25%。人们在分析原因时会提到,许多人换了安全性能更好的新车;公路在设计上更重视安全性……但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在更为严苛的交通立法和执法下,人们在使用安全带等细节上做得更好。例如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2010年度交通事故报告里就说,2010年,儿童安全座椅救了303个儿童的命,而安全带则挽救了12546人的命。
  超速驾驶也是道路安全事故的一大诱因,而研究认为光靠警察人工执法对于超速的作用其实不如探测装置大。而美国在很偏僻的道路上都采用了激光探测头测速。这些都有很好的震慑作用。
  所以,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需要先天驾校的严格,也需要后天立法、执法的严格,如此一来,道路交通事故必将有大幅度下降。
  交通事故让许多人穷困潦倒、痛苦不已。而做到了规范驾驶,既是救人更是救己。

 


   >>学课在线网课试听.报名        >>学课在线智能题库.模拟做题       >>直播课程       >>录播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初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执业药师

中级会计师

二级建造师

护士资格证

注册会计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健康管理师

经济师考试

监理工程师

考研辅导课

银行从业

安全工程师

自考课程

基金从业

一级消防工程师

心理咨询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公共营养师

社会工作者

消防设施操作员

保育员

教师资格证

成人高考

育婴师

公务员培训

文职培训

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软考
养老护理员
税务师培训

房产经纪人
咨询工程师

其它课程>>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昆明学历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3312528471 赖老师、钱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点击这里立即咨询我们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点击这里咨询我们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点击这里立即咨询我们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学课在线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学课在线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学课在线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1536696595,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