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数十年如一日追求职业技能极致化的人,这是一个缔造“中国制造”“上海制造”传奇的群体——近日,东方卫视《大爱东方》栏目播出了8集纪录片《上海工匠》,聚焦产业一线的16位“上海工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纪录片和其衍生出的16部《上海工匠》绝技展示微电影在网络上点击量超过百万。
近两年,“工匠精神”在中国渐成热词。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抑或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这一精神都被看作原动力之一。
《上海工匠》时间上横跨65年7个年代,内容涵盖了16个行业。片中回溯了这样一段镜头:1980年,我国国产飞机“运十”的试飞日,年轻的胡双钱第一次看到厂里女工们纷纷化了淡妆,等着为试飞成功欢呼雀跃。“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缺失了这样的自豪感与荣誉感?”35年没有出过一个次品的航空手艺人、国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有此一问。而我们都需要思考:工匠精神怎样找回?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更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在笔者看来,激扬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意义,也在于道——价值的构建。
较之“文以载道”,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谱系里,“技以载道”并非重要组成部分。但那些心系“技以载道”的工匠们,把对工作的高度忠实、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塑造成了一种价值观念,也化作了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曾几何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被一些人指为“较真”“不合群”,于是,“一认真你就输了”“差不多就行了”……这样一类声音时常在你我耳畔响起。
认真了,真的会输?差不多,真的行了?事实上,经常差不多,差得会很多。以手表为代表的瑞士制造,显然不能差;“可以传代”的“德国制造”,显然差不得。
事实上,目前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缺的恰恰是“不能差”的要求。比如,很多中国游客从日本带回的马桶盖,其实是在中国生产的,只是它们遵循的是日本的标准和技术要求。由此看,中国制造不缺能力,在太多的领域,我们缺的只是“最后一厘米”。“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话语,可谓金玉之言。
敬事如仪——敬畏的态度,又岂囿于哪种工作、哪类人群?对工作保持敬畏,方可摒弃功利之心、浮躁情绪;对产品保持敬畏,方可淬炼工艺、成就极致;对客户保持敬畏,方可“找回对消费者的初心”。而这些敬畏,何尝不是对自己劳动的肯定,对自己创造力的褒奖呢。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