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权力的末梢,但不应成为权力监督的强弩之末。借助群众慧眼延伸监督视线、在权力制衡中实现用权清廉,基层管党治党才能落到实处
“村组干部贪腐线索基本上一查一个准。”“村主任、村支书属于高危岗位。”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一些“小村大腐”“小官大贪”案件曝光,农村地区和农村干部缺少监管等问题浮出水面。基层反腐,下一步如何巩固成果、强化监督,值得认真思考。
人们经常说,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基层的“针”如果得不到制度的约束和群众的监督,不仅会搅乱上面的线头,还可能扎到群众的手。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手中的权力更大了,和群众的利益也更为密切。从农业补贴、城乡低保,到专项扶贫、精准脱贫,再到征地拆迁、工程建设,最终都要落到基层干部身上。有学者指出,从没有哪个历史时期,像今天的基层干部这样,握有如此之多的公共资源和治理权限。村官虽小,牵涉甚巨,能不慎乎?
正因如此,中央一再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造就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然而,部分基层干部把手中的权力看做变现的筹码,“官不在小,有权则灵”。而执纪监督在覆盖面上存在的局限,也让部分人心存侥幸。在乡镇一级,纪检、司法、审计等部门往往人手少、顾虑多。一些村落要么山高路远,要么管理村组众多,财务和审计部门很难对每一笔账目进行仔细核对。还有人觉得“一个锅里吃饭”,总是“心太软”,不好意思“为难”。同级监督太软,上级监督太远,结果就是“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导致一些干部认为执纪监督如同“天上掉下的砖头”,“砸到谁还不一定”。
让执纪监督真正下沉到基层一线,破除基层反腐败的病灶,应当找准症结,打通监督视线。对于基层来说,最有效的监督来自群众。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个藏不住秘密的熟人社会,谁家的孩子偷掰了地里的玉米,打听一圈就清楚了;村里的会计做了点手脚,很快全村人都会知道。而一些地方之所以滋生腐败,恰恰就在于权力的暗箱操作。该公开的事务反而成了“秘密”,或者有选择地公开、故意以群众看不懂的方式公开,导致许多公开事项上面没人管、下面不知道,造成监管真空、权力滥用。就此而言,执纪监督,应该发挥村民自治的优势,不让“村民自治”变成“村官自治”。
一些喜欢自驾出行的游客,经常会收到提醒,不要过于依赖电子导航,因为那些被标记为乡村道路的地方,常常已经改头换面了。“发展太快,导航更新跟不上”,正是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治理基层腐败,同样也需要制度的不断更新。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有其滞后性,这也是一些监督制度与实际情况有所隔膜的原因。比如查处村官腐败,限于法律依据不足,有些案件在现有框架下未必能有效处理。再比如村务监督委员会,在乡镇经济发展的镇村可能作用明显,在精英人口流向城市的偏远乡村却可能意义不大。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应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差别化治理,让党纪国法的笼子更贴近实际,才能避免基层权力跑偏。
好的制度还需好的转接,好的政策有赖好的执行。目前,在畅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打通基层执纪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方面,不少地方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像村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一枚公章多瓣分头保管”等有益探索,以及网上投诉平台、微信和客户端平台、纪检举报电话之类的监督平台,已经在不少地方开花结果。借助群众慧眼延伸监督视线、在权力制衡中实现用权清廉,基层管党治党才能落到实处。
放宽历史的视域,我们会发现,基层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正在改变。基层群众正在从以前的治理对象,变为现在的治理主体;基层干部正在从过去简单的上传下达,变为现在的服务民生。基层是国家权力的末梢,但不应成为权力监督的强弩之末。完善监督,以法纪为尺,以改革为箭,方能实现基层治理的风清气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