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城镇化率已接近5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不足40%。告别家乡,走进城市,是多少农民工向往的生活。然而,近日四川省统计局对成都、绵阳等9个城市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不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他们为何不愿“农转非”?(12月27日《人民日报》)
53.8%的进城务工人员,不愿“农转非”,既想在城市落户,又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这是一种纠结的心态,也是他们内心情感的真实反应。一方面,他们难舍故土情结,视农村为自己的“根据地”;另一方面,他们挺进城市,竭力占领属于自己的一块“阵地”,一旦“阵地”失守,便返回“根据地”,重新过上“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虽然日子清贫,却有地可耕,温饱无恙。
然而,“甘蔗不会两头甜”。期望成为一个亦非亦农的“两栖人”,在农村有地可耕,有惠农政策可享;在城里有房可住,还能够享受就业、子女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显然是难以实现,这也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背道而弛。事实上,身为一个农民工,岂能不明白“甘蔗不会两头甜”的常识,只是因为他们在城市仍然被区别对待,不能平等地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才会为“进退两难”、纠结不己。
这样尴尬的境地,反而给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了醒:必须城乡一起同谋划、共实施,走好城乡配合、互动这步棋。要做好农民工入户城市之后的跟进管理工作,事前制定好相关规定及管理细则。比如,一旦有农民工入户城市,原户藉所在地要及时取消其农村户口,避免其成为“两栖人”,同时具有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双重身份。又如,农民工入户城市之后,应及时对其承包的土地进行依法处置,实行正常流转,严厉杜绝土地非法转让、交易和土地抛荒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特别是,既然“甘蔗不会两头甜”,那么,城市就应该将“最甜的那一头”留给农民工,让他们真正尝到“农转非”的甜头。比如,农民工入户城市,应享有城市居民同等社会地位及福利待遇,切莫把他们当成“伪市民”区别对待。即便有部分农民工暂时难以在城市落户,城市也应该实行公共服务与户籍分离,让居住证替代户口本,城市再无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之分,统一登记为“常住人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汪昌莲)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5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