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务员考试的漫漫备考路中,总有一些类型题目会被考生抱怨:数量关系太难了,资料分析做不完啊,常识只能靠蒙了……却忽略了另外一种思维角度,什么样的题型出现我一定要做对、拿分?在公务员的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也是一种令人感觉头疼的题型,准确率相对而言比较低,但是这里面有没有最开始所说的必拿分题呢?当然有,那就是言语理解中必考题型语句衔接。现在考试吧就带考生来看看怎么“玩转”语句衔接,让它成为你公考路上打败对手的关键一题。
一、语句衔接的含义
什么叫语句衔接呢?
就是一个自然段中,空出一句话,之后让你在选项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二、语句衔接的步骤
1.确定空所在的位置,如果空在一个自然段的首句,首句一般有引出话题、开宗明义的作用;如果在中间,一般有承受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在尾句,一般有总结的作用。
2.确定位置后,明确空是完整的一句话,还是一句话的一部分,在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句子是以句号为单位的。如果是一句话的半句话,需要与这句话表达意思完整。
3.分析行文脉络,明确文段话题、色彩等,话题、色彩保持一致。
接下来回到例题:
【例题】“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________的道理就能做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适当的一项是:( )
A.“谦受益”与“满招损”
B.“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C.“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
D.“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
【中公答案】B.
【中公解析】:空所处位置是尾句,具有总结的作用,并且是一句话的半句话,所以要保证句子的完整性。接下来再分析行文脉络,整体强调的是知道与不知道的事情,话题一致原则,只有B选项符合。
【知识拓展】
“谦受益”与“满招损”: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知道它是这样的,更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的。
“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只有广见博识,才能择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积累丰厚,才能得心应手为我用。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