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报考指南 公告报名 考试培训 成绩查询 模拟试题 资格认定 准考证.动态 面试.领证 普通话

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冲刺试卷及答案(3)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设备十分复杂,了解其结构原理有助于在维修保养中有的放矢,避免盲目。

  B.这家刚开业的公司的业绩连续十个月保持增长,真可谓江河日下、一日千里。

  C.一些食品加工小作坊不顾有关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仍然我行我素,违规生产。

  D.主管部门应该一视同仁,让民营剧团享受到国有剧团的政策补贴和优惠待遇。

  【答案】B

  解析:B项中“江河日下”指江河之水一天天由高处流向低处,比喻事物一天天坏下去,情况越来越糟。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情况恶化,与句中语境不符。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收入的增速放缓没有影响财政支出,这是上半年数据统计中呈现出的一大特点。

  B.与老式手机和个人电脑相比,新一代智能手机操作使用的难易程度介于两者之间。

  C.根据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如果身处隧道之中,他所能看到的就只是非常狭窄。

  D.声明称,这种细菌并不依靠砷存活,而是“能在高砷环境中生存的极端微生物”。

  【答案】C

  解析:C项成分残缺,可改为:一个人如果身处隧道之中,他所能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常常认为,大地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山是______,海是______,沙漠是,河流是一种寻求,一种机智,一种被辖制的自由。

  A.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 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 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

  B.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 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 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

  C.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 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 沉重的责任与各节的矜持

  D.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

  【答案】D

  解析:题干语句主要表达各种自然景观的特征与人之间的关联契合。就自然特征而言,有厚重的山、浩瀚的海和一望无际的沙漠。因此,与山对应的是“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与海对应的是“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与沙漠对应的是“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堤坝 题跋 提纲挈领

  B.沦落 抡拳 论资排辈

  C.晦涩 侮慢 诲人不倦

  D.哄动 拱卫 烘云托月

  【答案】B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攀缘 陌路 万马齐喑

  B.嘉许 徒劳 扑朔弥离

  C.收敛 较勘 大智若愚

  D.附庸 拘泥 绵里藏真

  【答案】A

  解析:B项中“扑朔弥离”的正确写法是“扑朔迷离”;C项中“较勘”的正确写法是“校勘”;D项中“绵里藏真”的正确写法是“绵里藏针”。其他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个群岛位于地中海西部一个______的自然环境之中,虽然岛屿之间自然风景相似,但都______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自十九世纪以来,众多的作家、画家和音乐家来这里______灵感,他们的艺术创作也给群岛带来了国际声誉。

  A.巧夺天工 流行 捕捉

  B.巧夺天工 保留 发现

  C.得天独厚 流行 发现

  D.得天独厚 保留 捕捉

  【答案】D

  解析:“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得天独厚”指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流行”指广泛传布,盛行;“保留”指保存不变,或指暂时留着不处理,或指留下、不拿出来。“捕捉”中的“捉”指使人或动物落入自己的手中;“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或指发觉。题中点明是自然环境,故选“得天独厚”;各个岛屿虽然自然风景相似,但却各自保存着独特的文化传统,这里没有“广泛传布”的意思,故选“保留”;灵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这里用“捕捉”更合适。故选D。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地球虽然是一颗较小的行星,却有一颗巨大的卫星,即月球。它的尺寸和地球本身相比较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颗巨大行星的卫星。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1.2%,出于这个原因,人们常把地一月系统看作是一对“双行星”。

  英国科学家乔治·霍华德·达尔文首先从科学的角度解答了胄亮的成因,他对潮汐现象进行了分析。潮汐产生的摩擦力,其作用结果是使月亮逐渐远离地球。这说明昨天的月亮比今天的月亮离地球要近一些,当然,一世纪以前的月亮离地球就更加口近了。实际上,如果我们就这样将时间倒溯下去,月亮在很久以前离地球是非常近的。如果上述情况属实,达尔文认为,也许地球和月亮曾经就是一个整体。地一月一体的自转速度是相当快的,这个快速自转的球体很有可能会甩出一部分最外层的物质,形成月亮。后来,潮汐摩擦力的作用将它驱赶得越来越远,直到它目前的这个位置。这个观点听起来十分令人满意。我们都知道,月亮的密度只有3.34克/立方厘米,因此,它的成分肯定是固体岩石,而没有地球所特有的液态铁芯。月亮很可能是由掉下来的地球外部岩石形成的,恰好,月亮的宽度刚好可以容纳到太平洋中。

  遗憾的是,尽管上述“科学假说”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实际上这一猜想存在很多问题。就现在所知,太平洋独特的造型随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按地一月一体的设想计算出它们的全部角动量,会发现这个数值只相当于使地球外层部分脱离地球所需的角动量的l/4。所以,地球和月亮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通过单独的两个形成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可能性就是地球和月亮都来自于同一种尘埃和气体的旋流,最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星体。如果是这样的话,二者就应该全部是由岩石和金属等物质组成的,并且月亮就应该像地球一样有一个金属核,可事实上它没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它们原来就是由两种不同的旋流分别形成的两颗独立的行星。其中一种旋流可能大一些并含有丰富的铁物质,因此形成了现在带有一个金属芯的地球;另外一种旋流形成了小一点的并全部由岩石构成的月亮。月亮所在的运行轨道使它每时每刻的运行都相当接近地球,并且在它每次接近地球的那一刻,会被地球的引力作用捕捉住。但是,科学家们至今仍未找出地球能“抓住”像月亮这么大的一个天体的真正原因。

  以上三种假说都没能就月亮的存在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后来,一位脾气暴躁的天文学家不耐烦地说:“既然所有的解释都失败了,那么结论只能是月亮根本就不存在!”可事实上月亮的确是存在的。l974年,美国天文学家威廉姆·K.哈特曼提出第四种可能性。他认为,在行星形成过程最初的几十亿年里,会经常发生一些碰撞。碰撞的结果是较大的个体依靠消耗较小个体的能量而使自身不断地发展,同时也给宇宙留下一大片纯净的空间。有一个类似地球而质量只有地球的10%的小天体撞到地球上,这两个天体都各自含有一个铁金属核,并有可能已经凝聚。但是,其外层的岩石部分却有可能爆发到空间中,并形成了月亮。一开始,这一猜想被忽略了。后来,计算机对这一猜想中的“碰撞”进行了模拟,认为这是可能的。(节选自阿西莫夫《宇宙指南》)

  7.下面对第一段中有关“双行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双行星”的说法,表明月球与地球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B.“双行星”的说法,表明月球与地球在历史上是共生关系

  C.从卫星与行星质量比上看,月球的质量相对较大,所以称地月为“双行星”

  D.月球的尺寸和质量与地球相差无几,成分相同,所以称地月为“双行星”

  【答案】C

  解析:文中第一段说月球的“尺寸和地球本身相比较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颗巨大行星的卫星”,故而地~月系统被看作是一对“双行星”。关于地球和月球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在历史上是共生关系”在第一段中没有体现,表述也不准确,故排除A、B两项。第一段中明确指出“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1.2%”,故D项错误。C项是对第一段中“双行星”说法的正确理解。

  8.根据第二段文意,下列观点不属于达尔文假说根据的一项是(  )

  A.在潮汐作用下,月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远离地球,它们本来是一个整体

  B.如果月地一体,它会快速自转,可能抛出的外层物质与月球的成分一致

  C.刚好可以容纳月亮宽度的太平洋,也许是月亮脱离地球后留下的痕迹

  D.时间是可以倒溯的,现在彼此远离的天体,原本极有可能是在一起的

  【答案】D

  解析:文中第二段表述为:“如果我们就这样将时间倒溯下去,月亮在很久以前离地球是非常近的。如果上述情况属实,达尔文认为,也许地球和月亮曾经就是一个整体。”D项中“时间是可以倒溯的”说法太绝对化,文中无此意,不属于迭尔文假说的根据。A、B、C三项均属于达尔文假说的根据,故选D。

  9.对第四段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话以委婉的叙述,说明了科学家的困惑与无奈

  B.这些话以婉转的语气,讽刺了那位天文学家的浮躁

  C.这些话以幽默的风格,表明了解释月亮成因的艰难

  D.这些话以诙谐的笔调,过渡到下文中进一步的阐发

  【答案】B

  解析:画线语句使用了一种委婉而幽默诙谐的笔调,虽然将那住天文学家形容为“脾气暴躁”,但这里没有讽刺意味,而是体现了科学家的一种困惑和无奈,说明了解释月亮成因的艰难。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结合上下文,可知A、C、D三项理解均正确,B项理解有误。

  10.根据文意,下面对“科学假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假说”要符合客观的事实

  B.“科学假说”要经过理论的论证

  C.“科学假说”要经受实验的检验

  D.“科学假说”要成为新研究起点

  【答案】D

  解析:本文针对月球的成因提出了四种“科学假说”,在第二段中阐述的第一种“科学假说”符合一定的客观事实,如“潮汐产生的摩擦力使月亮逐渐远离地球”“月亮的宽度刚好可以容纳到太平洋中”;在第三段中提出的第二、三种“科学假说”则偏重于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推导论证;在第四段中提出的第四种“科学假说”则进行了实验检验,“计算机对这一猜想中的‘碰撞’进行了模拟”。A、B、C三种理解均在文中有所反映,D项文中没有涉及且表述也不正确,故选D。



   >>学课在线网课试听.报名        >>学课在线智能题库.模拟做题       >>直播课程       >>录播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初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执业药师

中级会计师

二级建造师

护士资格证

注册会计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健康管理师

经济师考试

监理工程师

考研辅导课

银行从业

安全工程师

自考课程

基金从业

一级消防工程师

心理咨询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公共营养师

社会工作者

消防设施操作员

保育员

教师资格证

成人高考

育婴师

公务员培训

文职培训

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软考
养老护理员
税务师培训

房产经纪人
咨询工程师

其它课程>>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昆明学历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3312528471 赖老师、钱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点击这里立即咨询我们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点击这里咨询我们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点击这里立即咨询我们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学课在线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学课在线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学课在线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1536696595,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