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文明是否能够均衡发展,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质量以及现代化的水平。反观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简单的认为将乡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就完成了城镇化,最终导致城乡“一样化”,乡村文明衰落,城市文明发展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城乡文明应互补、协调发展,最终能够在城乡游走间找到理想生活状态。
城市文明是乡村文明的发展动力。城市文明是中国现代化的闪光点,能够彰显一个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当前我国的城市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的科学素养较高等等。著名实业家卢作孚曾说过:“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在乡村现代化”,乡村现代化又离不开乡村文明的建设,而当前乡村文明建设还存在着乡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比较单一,群众的娱乐生活比较单调,群众文化素养还有待提升等问题。所以,乡村文明要想发展,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还需向城市文明看齐,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乡村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灵魂归依。乡村虽然没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乡村的生活水平可能没有城市高,但乡村文明有着城市的现代文明最缺乏的东西—精神资源。当前,在建设城市文明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在城市文明快速发展的背后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生活节奏较快、压力大、人们心态浮躁,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而乡村的生活能使在城市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人们放慢节奏、静下心来享受慢生活,去感悟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所以,城市文明在给予人们优渥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要向乡村文明汲取养分,让人们能够在城市文明中得到物质资源与精神需求的满足。
理想生活是在城乡间自由游走。城市文明物质生活丰富,乡村文明精神世界多彩。所以,在城乡间自由游走能够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而当前城镇化过程中一味将乡村文明快速向城市文明转变,最终使得两种文明都难以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想要取得突破,必然要坚持“两条腿”并行,分别去弥补城乡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乡村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提升乡村物质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养;城市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考虑到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市民能够在喧嚣的都市中也能找到心灵栖息的场所。城乡文明发展协调统一,方能保障城镇化建设的高质量,为人们寻找理想的生活状态提供保障。
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两种文明,只有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实现现代化。相信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坚持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协调互补的发展方向,终能扭转当前城镇化发展的误区,实现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实现自由游走在城乡之间,享受城乡文明互补所带来的理想生活状态。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