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消息,深深刺痛了中国制造业的神经。明知是国内就能生产的商品,甚至即便从国外“淘回来”的宝贝有可能就是“Made in China”,国人也宁愿舍近求远、大费周章。对此,消费者给出的解释是:国外的产品标准更高,即便是在国外买国货,质量也比国内的好。言外之意,他们最看重的并不是国外的高精尖技术,而是用高标准约束出来的优良品质。而最近的一则报道,似乎恰恰印证了他们的观点。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15个省(市)45家企业生产的45批次智能马桶盖抽检,结果居然18批次不合格,占比40%。产品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耐热和耐燃不达标、安全水位技术不过关等。而业内专家表示,耐热耐燃的要求不在智能坐便器国标里面,是引用的家用电器的标准。标准的不完善,成了部分马桶盖有“火烧屁股”隐患的最直接原因。如此“硬伤”恐怕会进一步坚定消费者去日本扫货的决心。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不理解:跟电沾边的东西,耐热耐燃难道不该是“与生俱来”的特质吗?即便标准里没有,企业也应该自觉遵守才对。
然而,正所谓商场如战场,企业首先想的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站稳脚跟,然后才是其他。而产品竞争靠什么?要么靠高技术含量,要么靠“物美价廉”。现如今,我国的消费结构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不少消费者买东西已经开始看“气质”了,但低价战略仍未完全退出市场,一些企业搞生产还是在一味降成本上做文章,那自然能省的都省,标准里没明确要求的技术工艺加它干嘛?
而且,即便是有了标准,也未必保险。近年来,不少享誉世界的国外大品牌在中国市场出现了“道德滑坡”,明明在其他国家能够遵守标准,到了中国却连相对宽松的“红线”也踩过界。这说明,规范企业行为仅靠道德自律有多么不靠谱,“高大上”的品牌一样会为利润铤而走险。资本逐利的触角就游走在监管的缝隙中,不断试探管理者的底线,抓住一切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德国制造”如今是精益求精、品质保证的代名词,但曾几何时给人的印象却是山寨、劣质产品,正是近乎苛刻的高标准以及第三方产品检测机构的尽职尽责倒逼“德国制造”完成了华丽转身。因而,我国制造业要想赢回消费者的心,***当前的发展困局,就必须坚持推进供给侧改革,用高标准、严监管打造“中国匠心”。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5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